助听器知识l我什么时候应该选配助听器?专业听力师回答!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1-12-01 10:14:45
*
浏览
:
150
经常在听力中心听到听友们提问:我或老人到底需不需要选配助听器?
在调查中,有43.7%的人说他们有听力损失,他们说他们在使用助听器。这比瑞士上一次的调查略高一些,在瑞士有41.4%的人说他们使用助听器。
瑞士的助听器使用率高于其他欧洲国家/地区的调查,在欧洲其他国家/地区,通常有30%至40%的人说自己有助听器使用助听器。
在瑞士,有81%的助听器使用者使用两种助听器。这个数字也比其他欧洲国家要高一些,在欧洲其他国家,使用助听器的人中约有75%的两只耳朵都戴着助听器。
听力损失,在一定的程度内,对我们的生活并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影响,至少表面上我们还是同听力正常的人一样,可以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所以大家也不会去在意。
即使有轻度听力损失,往往也不足以让我们去佩戴助听器。
据国外有关统计,一个人在发现自己有听力障碍后,往往需要7-10年的时间才会配上合适的助听器。
事实上,听力损失干预的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干预设备的效果。
也就是说,听力损失发现越早,干预越及时,一般来说其干预后的效果越好。

那我们什么时候应该配助听器了呢?
对于任何一种听力下降,经过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听力水平无法恢复到正常,对于这部分患者,如果其在日常生活不同场景下(学校、工作场所、商场和餐厅等)的聆听和交流已经受到影响,无论是何种程度的听力损失,都可以借助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等辅助听力设备的帮助尽可能恢复良好的聆听与交流状态,减少因听力损失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般来说,除了突聋或者是中耳疾病引起的听力损失,可能有恢复或者部分恢复的可能性,其他的听力损失都是不可逆的。
在临床上,大多数听障患者选配助听器的听力损失程度,多在中度及以上水平,才考虑助听器佩戴,这主要与国人对于生活环境、对助听器的认识情况、及助听器的接受度和满意度、以及价格水平等因素有关。
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听力损失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是引发老年痴呆的高危因素;并且长时期的听力下降,进一步导致患者听觉皮层功能的下降和退化,进而导致言语识别率的极度退化,而早期的助听干预可以延缓这一言语识别功能区的退化,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成年人听力损失患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助听器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当发现自己的听力损失已经在达到中度听损及以上(听力在40分贝及以上),那就需要佩戴助听器。
对于一些轻中度听损(听力损失在25-40分贝之间),如果需求较高,可以按照自己实际的需求进行选配助听器。如果对需求不高,可以不佩戴助听器,但必须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复查,若听力继续下降,要及时干预。

老年性听力损失
老人的听力损失一般都是老年性聋引起。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都会发生退化,走路缓慢,眼睛看不清,耳朵也会听不到。
老年性聋听力损失曲线一般为渐降型,低频听损较轻,而高频较重,老人表现出来的听力损失障碍主要为听得到,但听不清楚。

疗最有效的方法:佩戴助听器
《Maturitas》2018年一项针对38000名澳洲中年男子进行的调查发现,有听力损失的人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的风险比没有听力损失的人高69%。
老年性聋是身体机能老化过程中听觉器官老化的表现,出现听力损失下降问题与年龄及发展速度有关,与遗传及整个生命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疾病)有关,因人而异。
临床上常用的营养神经药物以及改善血管微循环药物治疗老年性聋的效果往往不佳。
而助听器是治疗各种耳聋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改善听力障碍患者的耳聋症状。

但由于老人的认知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原因,当家人或者老人自己感觉到沟通障碍的时候,往往听损已经比较严重了,平均听损一般都是在40分贝以上,那就需要及时佩戴助听器了。
在老年人群中,耳聋是一个常见多发病,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耳聋是很正常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不然,「老年性耳聋」既是生理性的,也是病理性的,是一种疾病,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回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自己或者家人觉得听力有异常,请及时前往医院或者听力中心进行听力检查(爱可声听力中心可以免费检查听力),以选配合适的助听器。
爱可声总部听力中心地址:杭州市文一西路998号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5号楼60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