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央视曝光“骨传导、免验配”助听器内幕,越戴听力越差?

央视曝光“骨传导、免验配”助听器内幕,越戴听力越差?

* 来源 : * 作者 : admin * 发表时间 : 2025-03-20 9:45:31 * 浏览 : 14

央视3.15的调查揭露了当下助听器的市场乱象。很多商家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无需验配” 成了助听器主打卖点,售价更是低至百元。

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的助听器主要分为数字助听器和模拟助听器。那些所谓 “免调试” 的产品,多为模拟助听器,只能简单粗暴地放大所有声音,并不具备精细化调试的功能。

同时,模拟助听器不仅不能解决声音清晰度和舒适度的问题,还可能因将噪声放大,对使用者的残余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越戴听力下降越快。


除了 “免验配” 的模拟助听器,市场上还有一类宣称采用先进技术的骨传导助听器,受到大量用户追捧。

部分商家在宣传时,将其包装成能解决所有听力问题的万能产品,宣称佩戴舒适、效果绝佳,适用于所有听力损失人群。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对于大多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而言,气传导助听器往往是更优选择。而且,骨传导助听器的实际效果也远不及专业验配的气传导助听器。

很多用户觉得助听器选配流程繁琐,不愿意佩戴助听器,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将“免验配”作为宣传卖点。同时夸大其适用范围,吸引用户购买。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科学地选配助听器呢?

明确听力损失

在选配助听器前,一定要专业机构进行全面的耳部与听力检查。明确我们听力损失的性质与程度,才能知道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若药物等效果不佳,再考虑佩戴助听器。

选择助听器类型

耳背式助听器的特点是其佩戴于耳朵后面,体积较大,操作相对便捷。

比较适合听力损失程度较重的患者。

耳背式助听器(BTE)又包括受话器外置式助听器(RIC),RIC助听器与BTE助听器外观相似,都包括一个佩戴在耳后的部件,但RIC助听器的受话器直接置于耳道中,音质更自然。还能减少堵耳感,佩戴起来更舒适,是目前老年患者选配较多的款式,适合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患者。

与耳背式助听器不同,耳内式助听器的机身完全放置在耳内,根据体积的大小又分为完全耳内式(ITE)、耳道式(ITC)和完全耳道式(CIC)。适用于轻度至重度听力损失,但由于体积小,对于老年人来说操作可能不太方便,且大多不能充电,需要定期更换电池。但它的优势也比较明显,佩戴的隐蔽性较高,基本不会被人察觉。


依据个人需求选性能

数字助听器能选择性地对环境声进行降噪,对言语声进行放大。但不同档次的助听器,降噪能力和言语清晰度略有差异。

在选择助听器的时,应充分考虑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需求,按需选配,如果生活丰富,需要在不同环境中社交、工作,建议选择降噪功能更强的助听器;如果生活环境相对简单,选择性价比适中的产品就可以了。

验配与调试

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流程,就像配眼镜一样,选配适合我们视力情况的镜片,才能看得清楚。助听器验配师会依据我们的听力损失程度、性质和聆听需求,进行个性化验配与调试。根据我们的舒适感、言语声清晰度、听声情况,不断调整参数,确保佩戴的效果。

使用指导

初次佩戴助听器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们需要在验配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增加佩戴时间,从安静环境过渡到噪声环境,让大脑逐渐适应新的声音环境。

定期复查与保养

听力会随着时间改变的,我们需要定期做听力检测,根据听力变化调整助听器。此外,定期清洁助听器,保持耳道卫生,能防止耳道感染和助听器故障,延长助听器的使用年限。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听觉言语交流,还可能引发精神心理问题,甚至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所以,一旦发现听力问题,应尽快诊断、干预。